毁掉一个孩子,贴个标签就够了

首页 > 亲子

毁掉一个孩子,贴个标签就够了

来源:匿名 发布时间:2021-09-28 18:05

 

最近,2020年“十大网络流行语”公布,其中“打工人”、“尾款人”占据两席位。不管是普通人还是大明星,纷纷以这个称呼来调侃自己。还延伸出了类似的词语,“工具人 ”“吃土人 ”……

当这些略带萌感的称呼用来说笑,是没什么问题。一旦认真地把一个词语当作一个人的标签,恐怕就是另一种画风了:

你怎么这么笨呢?

你总是这么调皮!

你这个孩子谎话连篇, 撒谎的小孩 ; 

你怎么能这么磨蹭呢, 拖拖拉拉 ;

你怎么能这么好哭呢? 你就是好哭鬼 ; 

……

是不是感觉很熟悉?没错,这些父母、长辈们脱口而出的话,都是在给孩子贴标签。

着名儿童学家阿黛尔法伯说:“永远不要低估了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力。”

都知道贴标签不是件好事,可是怎么才算是贴标签?为什么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给孩子贴上了标签?

01

怎么才算是给孩子“贴标签”?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效应——“贴标签效应”,它是指: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 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一致

父母给孩子贴标签的行为实际上是对孩子的一种心理暗示。心理暗示每加强一次,对孩子的性格就是一次重新的塑造和加强,最终让孩子不自觉地向着标签的方向靠拢。

知乎上有网友说:

自己从小就被家长贴了很多标签, 比如内向, 不爱说话, 胆小等。她们越是说我不爱说话, 我就越不说。所以导致了现在22岁还很自卑。

当给你的孩子贴任何负面的标签,由于对你的依赖,非常容易接受你的心理暗示, 按照你贴的标签去寻找归属感。

02

 

“正面的标签”,也不一定就有正面影响

既然负面标签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那么有些家长就会反向思考,那给孩子贴正面标签是不是就很好呢?

正面标签虽然具有一定的正确导向作用, 但依然不适合频繁使用

一位杰出的女教授从小乖巧、懂事,会帮爸妈做家事、照顾弟妹,从小就被爸妈贴上了“乖女儿”的标签,在父母眼中,她是个无可挑剔的完美女儿。

但是,这却造成了女教授一生都在维护“乖女儿”的形象。

她活得很累,个性压抑,不仅不敢追求真实的自我,也害怕犯错破坏父母心中的完美印象,尤其不愿与父母分享心事,怕他们担心。

由于长期都背着乖乖女的标签,所以她一直到她成人、结婚之后,即使饱受丈夫暴力,也隐忍不说;罹患癌症也默不作声;离世时选择与父母不告而别。

虽然这是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但是,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一旦标签化, 正面的标签也会起到反面作用。

被赋予正面标签的孩子,一直以优越感示人,但倘若他们遭受哪怕是一点点的失败,就会无法承受这轻易得来的正面标签。

这就是一些被冠以“资优生”“天才儿童”“神童”等超完美标签的孩子,成绩不理想后,就选择轻生的原因之一。

03

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那么,父母为了避免给孩子贴标签,减少标签对孩子的不良影响,该怎么做呢?

1、父母要拆除自己内心的价值观“炸弹”。

父母对孩子的看法,会影响他对自我的评价。父母要将自己理想中的孩子抛到一边,只因他是你的孩子,要无条件地爱他。

父母要相信孩子生来就是有价值、有尊严的,有权利受到尊重。孩子若知道父母爱他、尊重他,就会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也就不会发生认知偏差了。

2、不要求孩子是完美的。

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也折射出父母内心的脆弱,唯有足够成熟的父母才可能对一个长得丑或明显笨拙的孩子说:“孩子,我不但爱你,也知道你是一个值得爱的人。”

想想看,如果连你都不喜欢自己的孩子,还有谁能教导他尊重自己呢?

3、帮助孩子消除消极的自我定义。

父母要避免对孩子做出消极的评价,但是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某方面的弱势有可能会受到外界的排斥和嘲笑。

作为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我,告诫他不要太看重别人的评价,也不要轻易对自己下结论,而应该尽力去尝试,相信自己不比别人差。

4.引导孩子扬长避短。

有的孩子,因为长相不佳或者学习成绩不佳,会感到自卑,父母帮助孩子对抗自卑感的最佳利器,就是“扬长避短”。

父母的责任是帮助孩子找出他的长处,尽可能把这些长处发挥出来,让孩子得到肯定自我的成就感。

 

哈尼语录:

 

父母的责任,就是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之爱,天地之大,生活之趣味,为孩子在心中埋下爱、自信和希望的种子。

 

让孩子体察到来自父母的接纳与信任,更有底气地走出成长的每一步。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父母的教导下,拥有强大的内心,一往无前的勇气。

上一篇:保护子宫内膜... 下一篇:癌症最怕:罗...
猜你喜欢
热门阅读
同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