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平定百越有多么艰难?这才是秦军不回防秦国的真正原因

首页 > 历史

秦始皇平定百越有多么艰难?这才是秦军不回防秦国的真正原因

来源:墨婉 发布时间:2022-11-30 10:41

  【导读】现在网上很多评论家都在说,秦末,征伐百越的五十万秦军不回防秦国的根本原因是,秦始皇曾下过密令,为了中国的统一,禁止秦军回防。每次看到这里,都会不自禁地热血沸腾,为秦始皇的无私点赞。但遍观史书,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秦始皇曾下过这样的密旨,而且很难想象秦始皇有这么高尚。那么秦军不回防秦国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赵佗真的有能力挽救秦国吗?

  百越的历史情况

  百越,泛指古中国东南沿海和岭南地区的各土著居民。据《汉书·地理志》记载,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也就是从今江苏南部沿着东南沿海一直到越南北部,这一长达七八千里的半月圈内,是古越族人最集中的分布地区。按照民族划分,百越可以分为六部分:于越、东越、闽越、南越、西瓯、骆越。他们以部落的形教居于丘陵河谷之间,生活习性与中原不同,语言也不与中原相通,族属繁多,种姓各异,所以称为百越。

  百越气候炎热,环境潮湿,丛林密布,江河纵横,不便车马,而利舟船。春秋末期吴越争霸之际,越国崛起于东南,越名始为中原所知。实际上越国只是百越中的于越,而骆越,则主要分布于今越南境内。以地理为界,百越可分成三个部分,一是越国所在之越人,与中国交往频繁,一度还称霸中原,即于越;二是活动在武夷山丘陵的越人,主要集中于今日浙江南部和福建全省,分别称东越和闽越,又是可以互通,所以这里都称东越;三是活动在岭南的越人,以今日广东、广西两省为主,包括越南北部一部分,称南越。

  商朝、西周时期,南越和东越与中原几乎没有什么政治上的交往。楚国崛起之后,对百越的影响首先保持在洞庭湖一带。春秋中后期,晋国为与楚国争霸,而传授吴国车战、耕作之法,让其从东面牵制楚国,这是中原文明对百越最早、最直接的影响,于越甚至达到称霸中原的高度。进入战国以后,吴起从魏国逃到楚国,楚国的政治影响开始达到湖南、江西之地。尽管吴起有“南平百越”之说,但可以肯定,楚国的政治影响还没有越过南岭。

  战国中期,楚国吞灭吴越,在吴国旧地设江东郡,但没有在越国故地设郡县。越王的子孙散居于东南山区与海岛之上,“服朝于楚”,与楚国的关系,接近于一种政治上的依附,而不是行政管辖。其中一部,循着海岸线继续南下,与东越杂处。因此,东越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比南越要早些,也要深一些。由于南岭的地理阻隔,南越长期独立存在,不曾与中国有政治交往。

  秦始皇统一之战,以南定百越最为艰难

  秦始皇统一中国,分为了三个步骤,第一步吞并六国,第二步北逐匈奴,第三步南定百越,其中以吞灭六国最为巨伟,以南定百越最为艰难。

  初期不顺

  秦帝国平定东越之战比较轻松,无重大伤亡,而平定南越时,却付出了重大代价。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王翦灭楚,不仅征服越国故地,置会稽郡,也与南越发生军事接触。楚国所属的黔中、长沙、九江三郡,在长江以南、五岭以北,为楚人、越人杂处之地。王翦的任务是灭楚,当然不会贸然深入五岭与南越北战。王翦所征的百越之君,是越国子孙及洞庭湖以南的越人,东越和南越不在其中。始皇二十六年,六国虽然已经吞并,但南方的闽越、南越、西瓯,北方的匈奴都还没有统一。秦始皇在北部采取守势,派蒙恬驻防北地郡,戒备匈奴,在南方则采取攻势,集中五十万大军,兵分五路,齐并南下,欲一战而定。秦兵的攻击方向是:一、二路合击西瓯,三、四路合击南越,五路直取闽越。

  第五路进军很顺利,没遇到什么困难,攻取闽越后,秦在此设闽中郡。然而南越、西瓯的战斗却很艰难。战斗初期,秦国兵团迅速猛插,很快夺得河谷平川等战略要地。西瓯、南越各部,在秦军的凌厉攻击之下,纷纷溃散,不得不撤离中心地带,退入两侧的山地丛林。他们没有服输,也没有退却,很快就组织起来,依托有利地形,以原始的游击战、麻雀战、扰袭战等形式,对秦军进行了顽强抗击,使其三年不得解甲休息。越人的抵抗意志如此坚强,这可能是秦始皇事先没有想到的,他期待的速战速决未能实现。又因为粮草转运困难,速决战打成了持久战。于是秦人开始修建灵渠,好运送粮草,争取来日再战。

  拉锯战

  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人开始修建著名的灵渠,也是继都江堰、郑国渠之后,秦人修建的第三大水利工程。这时已经是南征百越的第三年,《淮南子》载:“三年不解甲弛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相合。在灵渠建造过程中,敌我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灵渠所在乃战略要冲,越人一方全力破坏、阻挠,秦军一方则全力建设、护卫。从选址开始,到秦朝瓦解,灵渠一直由军队保护。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西瓯的君长译吁宋被秦军杀死,越人退入丛林之中,朝夕与禽兽相处,也不肯屈服。他们推选出新的首领,坚持战斗。《淮南子》描述了当时的情形,说越人采用夜间偷袭战术,不断骚扰秦军驻地,大败秦军,杀了秦军统帅尉屠睢,“伏尸流血数十万”。秦始皇任命了新的统帅任嚣,以领导幸存下来的军队。灵渠还没有凿通,物资运转依然困难,秦军对南越的战斗暂时采取了守势,等灵渠修通以后再说。

  灵渠修通之后

  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经过五年等待,灵渠终于修通了。鉴于先前的失败和帝国当前的兵力分布,秦始皇调整了部署,决定采用新的南征策略,其主要内容就是“发谪戍以备之”,改变先前单纯的军事主义,把军事占领、移民实边和文化渗透结合起来,以求长久、稳固地统治占领区。秦始皇把那些逃亡者、奴仆和小商人招集起来,组成一支杂牌军,准备再次南征。用杂牌军去打南越,秦始皇本人也不想那么做。按照原来的计划,是等灵渠凿通以后,先集中兵力,彻底征服南越,再挥师北上打击匈奴。可是,因为一句谶语(江湖术士卢生从海外给秦始皇带回来一个巨大的龟壳,上书“亡秦者、胡也!”),他临时改变了决策,在上一年秋天主力部队都调到北边去了,现在不得不匆忙组建部队,用两个拳头同时打人。但他并不担心。

  岭南的幸存者都是老战士,经验丰富,以老战士为骨干,以杂牌军为辅佐,不怕打不赢。灵渠修通以前,秦军后勤供应靠陆路运转,运输里程长,运送效率低,横穿五岭之时,还要处处提防越人的袭击。现在灵渠凿通了,中原的粮食可以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广州、南宁来,甚至可以运到遥远的云南玉溪和越南境内,这是任何文明都无法比拟的内河水系。由于灵渠的开通,秦帝国军团的斗志和信心再次唤醒,他们知道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有饭吃,因此勇敢向前,节节推进,逐一攻占越人的山寨,略取“陆梁地”,分置为桂林、象郡、南海三郡。

  在军事占领的同时,秦始皇也开始移民实边。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分置三郡以后,秦国调遣一批囚徒来守南越,这批囚徒加上原有驻军,还有那只杂牌军,总共有五十万人,除少部分职业军人以外,都是犯了罪的百姓,所以大都在岭南定居下来,“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谪遣戌。”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又有一批人被遣送过来戍边。这一批人,成分特殊,是秦始皇的官场成员,因为渎职、贪污或别的罪名而被判流刑,也遣送到南越来。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益发谪徙边”。这一批人,成分不清楚,数量也不清楚,去向无外乎北边的长城和南边的瓯、越。

  此外,《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还记载说,郡尉赵佗逾五岭而攻百越,知道中国疲惫,战士辛苦,让人上书,请求朝廷派三万名女子过来,为士卒缝补衣服。秦始皇答复道,三万人太多,只给一万五。这些人移居到南越来,中间还有不少知识分子,自然就把中原的生活方式、书籍、物种、律令等都带过来了,中原的文化就在荒僻的南越扎下了根。而南越的肥沃土地,也能给中国以显著的经济支持。

  南越秦军未北上擒王的原因

  然而,秦始皇花费巨大人力物力打下的南越之地,却在秦朝末年天下大乱之际,割据自立,并未北上勤王。其真实原因,小编认为并非是秦始皇下过什么密旨,而是基于以下三点,从上文中也能看出一二:

  第一、新辟之地,统治不稳

  秦始皇在南越分置三郡是在公元前214年,而前209年陈胜吴广即揭竿而起,秦朝开始大乱。短短五年时间,秦国在南越的统治非常不稳固,距离消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南越之民虽不及匈奴人嗜血好战,但却是英勇善战的民族。从百战秦军三次征伐才搞定南越就能看出一二。分置三郡以后,百越人并没有完全屈服,他们的反抗和游击战此起彼伏。如果这时赵佗率领当地的秦军离开岭南的话,那么岭南地区局势就会完全失控,再想征服还不知猴年马月。再说,南越距离秦国实在是太过遥远,以那个时候的交通水平来说,等到他们赶到北方,黄瓜菜都凉了。所以,赵佗没有率秦军北上对中国的大一统是有利的。

  第二、实力不够

  从上文中可以看到, 岭南秦军成分复杂,大部分都是逃亡者、奴仆等杂牌军,再加上由于水土不服等原因造成的非战斗性减员,虽名为50万秦军,真正有战斗力的士兵不足10万。如果从迁徙之民中选兵,一是时间上来不及,二是他们多是囚徒、流民、腐败官员之身,而且多是原楚国人,他们很多人在秦朝受尽歧视,没有恒产也没有亲人,这些人对秦朝没有太多感情,更不用说有什么忠诚度了,他们宁愿在岭南过背井离乡的日子也不愿回去平叛。所以如果强行把他们编排成军,先不说有什么反弹,其真实战斗力也有限。

  第三、统治者的私心

  秦始皇在世时,威望极高,虽然统治严苛,但对天下管控很严,没有人敢明面上有大动作造反,秦始皇具有巨大的震慑作用。秦始皇死后,胡亥得位不正,又听从赵高的建议,逼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自杀,而且大肆诛杀重臣和公子,弄得民怨四起。而这时的南越,任嚣已死,岭南秦军由赵佗统领,赵佗虽名为秦将,但却是赵人(河北人),对秦朝谈不上太深的感情,更何况对暴虐的秦二世更是避之不及。

  再说,就算是秦人任嚣也未必会挥师北上援秦,任嚣病重时,曾把赵佗召来,向他说明了岭南易守难攻的优势,若在岭南建国,不参与纷争,保一方百姓平安,也是一件可取之事。赵佗的选择就可想而知了,在他接手南海郡后,就立刻出兵兼并了桂林郡和象郡,并关闭了通往秦朝的所有关口,同时把秦朝委任的官员全部换上了自己的心腹。自立之心已有,是不可能听从秦二世的号令回师救秦朝的。

  最终秦朝灭亡后,赵佗于公元前204年建立了南越国,并自封为南越武王。不管怎么说,就算秦始皇没有下过禁止征南越的秦军回援的密旨,秦始皇也不愧是千古一帝,没有他的坚持,秦军是不可能把南越纳入中国版图的,现在的中国很可能不会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统一,而是像欧洲一样,四分五裂,遍地小国。

上一篇:刘备称帝后铸... 下一篇:李自成兵败山...
猜你喜欢
热门阅读
同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