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水库塌陷,竟意外发现罕见古墓,一文物证实印度失蜡法来源中国

首页 > 奇闻

河南水库塌陷,竟意外发现罕见古墓,一文物证实印度失蜡法来源中国

来源:一直都在 发布时间:2022-05-27 09:50

  【导读】河南水库塌陷出现罕见古墓,古墓存在一件文物证明印度失蜡法来源中国,那么这件文物叫做什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纪录片,解开中国失蜡法的秘密。

  河南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也是人口贡献的大功臣。不仅仅是现在,包括在古代,河南也一直是中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时候发展到今天,河南帮助我国考古人员挖掘古代历史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于考古学家来讲,河南具有非常重要的勘探价值。

  在1977年,河南省淅川县发生了严重的旱情,当地的一座水库叫做“丹江水库”,也因为此次旱情而出现水位大幅下降。之后还出现塌陷的情况,一座古墓就因此而问世,并出土了一件重要的文物。那么这一文物的出现有什么意义呢?

  1977年发生在河南省淅川县的那场干旱造成巨大影响,不仅影响到当地人的正常生活,连田地里种的庄稼也因此而受难。当时位于河南省淅川县的丹江水库也因为此次旱情大受影响,最初只是出现水位降低的情况,这在旱情严重的时候属于正常现象。

  但是随着旱情时间的延长,丹江水库忽然就发生了坍塌现象,坍塌的面积非常大。这一现象很快引起了当地居民的注意,因为水库坍塌的背后可能是出现了渗水事故,对于已经极度缺水的淅川县来讲,这无疑是晴天霹雳。为了搞清楚丹江水库坍塌的原因,当地居民自发组织起来对水库进行勘察。

  经过仔细的检查与勘探之后,当地居民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那就是在丹江西岸的龙山山脊位置,突然出现了一个非常大的坑洞。因为之前没有见过这种情况,当地居民也不敢擅自做主,所以就将发现坑洞的事情上报给当地管理部门,随后又被递交到有关部门。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达到坑洞位置立马就进行了勘探,通过简单的勘探之后,工作人员推测这个坑洞下面可能是一座古墓。

  现在水库出现大面积坍塌,古墓很有可能出现积水的情况。为了避免古墓积水情况的恶化,同时也是为了保护这座古墓及墓中的陪葬品,考古工作人员立即决定对丹江水库进行挖掘。

  据悉,为挖掘丹江水库而调集的车辆及人力很快就抵达现场,立马就展开了挖掘工作。通过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隐藏在丹江水库下面的数十座古墓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其中有24座春秋时期的楚墓以及部分汉墓。

  据相关数据了解,这些古墓中有中大型古墓5座,小型墓穴15座,5处车马坑,还有不少放置陪葬品的坑穴。庞大的墓穴数量对我国考古人员了解并挖掘春秋时期的文化历史有很大帮助,尤其是出土文物中的云纹铜禁。

  云纹铜禁是众多出土文物中一个,不仅是它可以被单独列出来聊聊,还因为此物证明了一件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事情。云纹铜禁之所以独特,是因为它的形状比较罕见,而且做工也比较复杂。从外形上来看,云纹铜禁整体呈长方形,四周都有非常明显的装饰,尤其是格外精致的多层云纹。

  除了做工精致的云纹之外,下方还有利用铜梗制成的花纹,显得云纹铜禁整体看起来非常精致。从其内层来看,是以粗直的铜梗作为骨干,自上向下地延伸到两侧,然后再做成向上弯曲的形状,看起来既独立有互相关联,这样的技术在今天也很难做出来。

  对于考古学者来讲,云纹铜禁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考古人员的仔细研究,发现云纹铜禁其实是采用失蜡法制作而成。什么是失蜡法呢?其实就是蜡烛的可溶性,然后制造出相关的物件。在此之前该技术一直被认为是印度传到我国,但这一发现就证实了该技术源于中国。

  云纹铜禁的出现,将失蜡法的应用一下子提前到2500多年前。虽然印度也有失蜡法,但是要与该墓穴出土的失蜡法相比,就晚了至少10个世纪左右。有了这个真实物品作为证据,那么就可以证明我国的失蜡法是属于自己,而不是来源印度。

  在发现云纹铜禁的制作方法之后,所有的考古人员都表示非常兴奋,因为又证明了一项不确定的历史遗留问题。也许是因为失蜡法的归属争议持续了太久,上天才会让埋藏在地底下数千年的云纹铜禁重见天日。

  目前云纹铜禁已经被收藏在河南省的博物馆内,并且是以镇馆之宝的身份入驻。这样重要的文物不可能随便简单的放在博物馆内,为了防止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云纹铜禁,早在入馆后就已经不允许在境外展示。

  延伸阅读:

  江苏发现一座水底古墓,墓中藏有3000把宝剑,为啥盗墓贼却不敢动?

  2015年由李易峰,杨洋主演的《盗墓笔记》横空出世,把大众对于盗墓的热情抛向顶峰,但电视剧毕竟是电视剧,里面发生的故事,被盗的古墓都还有待考量。但在江苏却确确实实存在着一座水中古墓。

  这座水中古墓的主人是一位“宝剑狂热爱好者”,在他生前就极尽所能收集天下名剑,待他去世后不仅所有的宝剑都为他陪葬,后来他的儿子为了表达对父亲的追思,在他死后仍在不断的为父亲网罗天下名剑放入父亲的墓中。因此这座墓所有的宝剑加起来竟然多达3000把。

  无数盗墓贼都想一睹为快,然而所有盗墓贼都无功而返,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座藏有3000多把宝剑墓穴的主人就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国主阖闾。待他死后仍旧为他收集宝剑的儿子,就是夫差了。相信大家都知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吴王夫差就是中国故事的另一个主角。

  当年吴越两国开战,越王勾践派人偷袭吴王阖闾,吴王阖闾因伤口感染而死,他的儿子夫差就此即位。夫差将父亲的死怪在越王勾践的身上,对父亲的愧疚和失去父亲的悲痛让吴王夫差对越王勾践恨之入骨。后来吴王夫差命人活捉勾践,逼迫勾践修建他父亲吴王阖闾的坟墓,让越王勾践看着墓中的3000多把宝剑为他的父亲赔罪。

  后来勾践卧薪尝胆,灭了吴国之后,立即派人去盗吴王阖闾的坟墓,没想到有多少人进去就有多少人无功而返,越王勾践只好放弃盗墓。许多史籍中甚至有对于吴王阖闾墓的坏境详细描写,都明白到这份上了,无数的盗墓贼前仆后继去到阖闾墓,结果都是相同的,没有一个人能从吴王阖闾墓中带走一把宝剑。

  毕竟,吴王阖闾墓的防盗系数实在太高了,据史料记载,吴王阖闾墓中几乎全是水银,人一旦触发机关,便会瞬间被水印淹没,毫无逃生的可能;除此之外,吴王夫差为他父亲修建墓穴的那三年都是用到大象来搬运是石头的,因此墓门外堆积着三吨重的巨石。

  在技术明显落后的古代,区区几个盗墓贼又怎么把重达几吨的巨石搬开呢。不仅如此,吴王阖闾墓的入口就在“剑池”底部,剑池的水深6米,底部还有大量淤泥,一脚踩进去连爬起来都很不容易,何谈走动呢。有这三大难关镇守古墓,许多盗墓贼连吴王阖闾的墓门都没有摸到,又怎么盗墓呢。

  直到1955年时,当地政府,用了整整抽了3天时间把“剑池”的水抽干,经过考古人员的勘察,剑池下确实有一个入口,符合史料的记载。但考古人员并没有继续探查吴王阖闾墓,只给“剑池”重新换了水。

  后来也都由政府将吴王阖闾墓前的剑池换水,但大家都默契地没有开启阖闾墓。毕竟在我国,是从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墓的,既然阖闾墓尚且没有被人偷盗过,不如让它依旧沉浸在湖底,保持它的这份神秘与美好,让后人心中都充满崇拜与遐想。

上一篇:非洲人都有一... 下一篇:业绩上涨股价...
猜你喜欢
热门阅读
同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