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刘秀不杀功臣,以“柔道”治国,为何处死三位丞相?

首页 > 历史

光武帝刘秀不杀功臣,以“柔道”治国,为何处死三位丞相?

来源:东南卫视 发布时间:2023-05-26 09:14

  导读:说起光武帝刘秀,人们往往就会说他是一位不杀功臣的明君,是一位以“柔道”治国的贤主。然而,在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他曾经也有过大兴杀戮的举动,先后处死了朝中的三位丞相,搞得无人愿意担任这一职务。光武帝既然不杀功臣,以柔道治国,那么他又为何将丞相们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开国皇帝一般是最不容易的,毕竟创业艰难,而且创业成功后,还要防着开国功臣功高盖主。所以有的开国皇帝,就会采用诛杀功臣的方法,简单粗暴,以绝后患。不过作为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并没有采取诛杀功臣的策略,因为他是位仁慈的皇帝。比如登基之后,有一次刘秀和同族宗亲聚会,平日我们在家庭聚会时,都免不了遭受长辈的拷问,一些看着刘秀长大的长辈,在聚会的时候,就自然聊起刘秀的童年趣事。

  席间有位长辈就说道:“文叔(刘秀字)小时候老实谨慎,也不懂如何与别人打交道,只知道待人要坦诚柔和,没想到如今竟然做了皇帝。”刘秀听后,笑着说:“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就是说他治理天下,也是要推行柔和之道,这与小时候并不冲突,言下之意他从未改变。

  由始至终,刘秀一直坚持他做人的原则,以“柔和之道”善待大臣和百姓。他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好兄长,甚至对待外戚,也是恩深义重。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仁慈的皇帝,却接连杀了三位丞相,不仅吓坏朝中大臣,还导致没人敢顶替丞相一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一位:韩歆东汉时期,丞相称为“大司徒”,建武十三年,大司徒侯霸去世,刘秀便让韩歆顶替大司徒一职。这个韩歆别的问题不大,最大的问题是说话不懂避讳,所以常常得罪刘秀。有一次,刘秀读了隗嚣、公孙述的信,这二人都是新莽末年、东汉初年的地方割据势力。刘秀读了信后,感叹二人其实都是有才之人,没想到韩歆偏偏接了一句:“亡国之君皆有才,桀、纣亦有才。”结果“帝大怒”,刘秀认为他言辞过激。

  建武十五年,韩歆上书,说汉朝要遇到庄稼歉收出现饥民,奏折中言辞急切,指天画地。刘秀看后大怒,下诏将韩歆遣送回乡。之后刘秀越想越气,就派人去追责。按照当时的律法,如果贬谪路上被诏书责问,就代表皇帝要逼官员认罪自杀。于是韩歆只能和儿子韩婴在途中自杀,当他死后,刘秀感到有些后悔,便将其以大司徒之礼入葬,并对其家人进行安抚。

  第二位:欧阳歙韩歆死后,大司徒由欧阳歙接替,此人是当时著名的大儒,世代家传《尚书》,学生遍布天下。欧阳歙虽然名声很好,但随着地位的提升,他变得贪得无厌,结果被刘秀得知。刘秀派人去查官吏的土地,结果查出欧阳歙曾经测量田亩作弊,从中贪污千余万钱,于是将其下狱。在此期间,每天都有无数人来到宫门前,打算为欧阳歙求情,其中有位欧阳歙的学生,年仅十七岁,却表示甘愿代老师一死。

  尽管每天无数人苦苦哀求,但刘秀丝毫没有动摇,最终欧阳歙还是死在狱中。接着刘秀清算了他的党羽,史书记载:“河南尹张及诸郡守十余人皆坐度田不实,下狱死。”

  第三位:戴涉欧阳歙死后,戴涉成为新一任大司徒,他比前两任大司徒要好一点,就是他做了近三年的大司徒。之前韩歆做了不到两年,而欧阳歙仅仅只做了十个月。在此期间,戴涉还是很受刘秀重用的。建武十九年,刘秀与大臣商议,到底应该尊谁为皇考(即宗法意义上的父亲)。刘秀自然希望尊生父为皇考,但问题就在,当初他起兵的时候,打的是“光复汉室”的旗号。因此群臣认为,应该尊西汉正统皇帝为皇考。

  于是大司徒戴涉、大司空窦融等上奏:“应以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等五帝四世代替今之宗庙,宣帝、元帝尊为祖、父,可亲奉祠……另为南顿君(刘秀生父)立皇考庙……群臣奉祠,以表明尊其所尊的敬意。”就是说让刘秀尊汉宣帝为祖父,汉元帝为父亲,由皇帝亲自祭祀。另外为刘秀生父建立皇考庙,由群臣祭祀。这样既不违背刘秀起兵初衷,也算是为生父尽了孝道,刘秀对于这样的安排也表示赞同。

  然而一年之后,有官员盗窃金钱事发,由于该名官员是戴涉举荐的,所以他受到牵连入狱,最终死在狱中。因为东汉三公(大司徒、大司空、大司马)是相互参加议定的,所以刘秀不得已又罢免了大司空窦融的职务。短短几年内,就有三位大司徒被杀,朝中文官都吓得够呛。但总不能让大司徒一直空缺出来,于是刘秀就想到早前因病退休的张湛,想让他顶替大司徒一职。谁知张湛听到后,当场就吓尿了,史书记载:“湛至朝堂,遗失溲便。”

  之后张湛反复强调,自己真的有病在身,实在没有能力处理政事,刘秀这才没有勉强他。谁能想到东汉开国不久,朝中竟没人敢担任大司徒一职。不过大司徒一职至关重要,刘秀虽然不杀功臣,但对三公进行一定的打压,还是很有必要的。

上一篇:古代有钱人收... 下一篇:天津银行信用...
猜你喜欢
热门阅读
同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