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城下堆叠6座古城池,在考古学里,为何古城都深埋地下?

首页 > 历史

开封城下堆叠6座古城池,在考古学里,为何古城都深埋地下?

来源:存盘的记忆 发布时间:2023-01-19 09:42

  导读:在成都市市区黄忠小区的地下,考古学家们发现了数件国宝级的文物,一时间,考古界为之震惊。经过考察,考古学家认定此处为古蜀王国的遗址,将其命名为金沙遗址,这是21世纪中国第一项重大考古发现。但是,游客在游览金沙遗址时,会诧异地发现,古遗迹全在一个深坑中,距离地面还有一段距离。事实上,不止金沙遗址,很多古代遗迹都深埋地下,不易被发现,也增大了考古的难度,这种现象的成因究竟是什么呢?

  造化之作——开封城摞城

  在众多古遗迹中,开封城摞城将地下遗迹的形态诠释的淋漓尽致,普通的古城遗迹只包含一座古城,出土的文物也多属于同一时期。但开封城摞城却是不同朝代的城市叠在一起形成的奇观,众所周知,开封是六朝古都,是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但遗址似乎并不多见,并不如人们所想的,所有的古城池遗迹都被风化消失,而是以另一种特殊的形式存在下来。

  开封的民间一直流传着“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几座城”的俗谚。但学界一直将其视为民间传说,直到本世纪,随着考古技术的进步,开封古城地下的全貌逐渐浮现在人们面前,呈现在考古学家眼前的,是一座叠压了六座城池的遗址,从下到上分别是战国时期魏国大梁城、唐朝汴州城、北宋东京三城、金国汴京城、明朝开封城、清朝开封城。

  古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同一片土地上建起了六座城市,堪称奇观。今天,每一位来到“城摞城”遗址的游客都会感叹自然造化的神奇之处,跨越千年的时间与空间,在这一刻,被无限压缩、交汇成一点,也使得考古学家在同一片土地上同时找到了战国的青铜器与明清的瓷器。从千年前“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的繁华到如今深埋地底、无人问津的落寞,古代城池究竟在这些时光中遭遇什么?

  从锦绣繁华到无人问津,古城为何深埋地底

  古城不是古墓,并非从修建之初就深埋地底,而是一个逐渐被埋没的过程。经过考古学家的调查和研究,造成古城之殇的原因主要的有两方面:自然力量的破坏和人们的刻意为之。自然力量的破坏 主要包括了风力、水力甚至地震产生的破坏性后果。如开封古城“城摞城”现象的形成,就是由于黄河水多次泛滥,带来大量泥沙,长期堆积。最终将古城埋没。可以说,开封城摞城的形成,是建立在千百年来的黄河泥沙之上的。

  诸如此类的还有意大利那不勒斯地区的庞贝古城,在公元前4世纪毁于火山爆发,掩埋在了火山灰烬中。至于人为的因素,也分不同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繁华的城市也有走向落寞的一天。后来的居民往往不会保留原来的建筑等,而是将其视为前人的“遗产”,能够被推倒的房屋就被推倒,不能推倒的就采取就地掩埋的方式。

  在现存故宫的地下,考古学家们就发现了明朝故宫的遗址,出于种种原因,明故宫被“刻意掩埋”,成为又一地下遗迹。还有一种情况是古城所处的地理环境太过恶劣,居民纷纷外迁,空城无人管理,很快就被风沙埋没。一旦房屋以各种原因陷入地下,就会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板块之间挤压产生的裂缝让建筑进一步下陷,更加不容易被发现。

  长此以往,就如生物化石一般被长久封存起来。既然地下城池的存在古已有之,为何今天才被发现,而古人却从未对此有所记载?我们今天的考古学家得以发现不同朝代的遗迹,其实还要得益于古代考古学的特殊地位。在传统的儒家伦理体系中,挖掘遗物是一种十分无礼的行为,在中国古代并不为世俗所容,因此,即便是盛极一时的摸金校尉,也在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考古学也从未登上过大雅之堂。但也正因为如此,古代的地下遗迹免于破坏,得以被完整的保存下来。否则,留给我们今天的,只有挖掘过后的断壁残垣。

  失落的古城池

  在所有遗址中,地下遗址一定是让考古学家最头疼的一种。即使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挖掘一座古城池遗迹仍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由于长期处于地下,空气不流通,古城中的器物同各种化学物质发生反应,释放出大量有毒气体,因此,在挖掘之前,考古学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上世纪70年代,考古学家在对明神宗万历皇帝陵墓进行挖掘时,破除金刚墙时就从破洞处喷出了成分不明的黑色气体。除此之外,相比起地上遗迹,地下的古城池在后续保护上也面临着二次失落,地下文物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脆弱性。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对文物的二次伤害,考古学家们选择将地下城池出土的文物留在原地,只将部分金属类的文物加以修复,因此,在今天的博物馆中我们所能看到的大部分展品,都是青铜或是黄金、白银制品,而诸如陶瓷等文物,大都被保留在了原遗迹中。

  对于古城池来说,从繁华到荒凉,是它的第一次失落,而被发现却不能够重见天日,这是古城池的第二次失落。地下复杂的情况使其免受外界伤害,但却为文物出土的工作设置的无数障碍,让高科技无用武之地。时至今日,考古学家们仍然没有把握开采秦始皇陵,没有人知道,经过千年的埋藏,地宫中的陷阱、毒气是否还存在。《史记》中:“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终究不能展示在世人的眼前。

  是不幸还是幸运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古城池之殇确实令人感到惋惜,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呢?君不见唐扬州古城城墙、护城河惨遭破坏;北京老胡同为现代化让路;楼兰遗址20年后面临着消失的危险……这些地面上的建筑多多少少都遭到了人为的破坏,究其原因,或是为了发展,或是文物保护意识不强。因此,从某种层面上看来,地下遗址的“命运”或许并非全盘的不幸。

  地面的堆积物将繁华掩埋,也为其提供了隐蔽的场所,在考古学家发掘之前,没有人知道他们所站的土地之下,是否埋藏着一座曾经的城市,人类就不会去贸然地打破古城的沉寂。被埋在地下的命运,就像美人的面纱一般,让古城不得重现天日,但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神秘感与安全感。究竟是不幸还是幸运也难以得到一个准确的答案。

  “尽情享受生活吧,明天是捉摸不定的。”庞贝古城的银杯上刻着这样一句话。地球上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变迁,有多少次沧海桑田的巨变,就意味着多少古城的衰落。古代城池大多难逃消失的命运,彻底者如罗布泊古城,只留下几根残缺的木材。但地下古城,却以一种特殊的形式,获得了某种意义的永生。泥沙、熔岩、土石,这些坚硬的地表物质,为古城遮风挡雨,使其免于风化侵蚀的命运。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神奇的现象,我们今天,才得以跨越千年的时间与空间,和古人站在同一片土地上,感受时间的定格。

上一篇:康有为流亡海... 下一篇:秦国军功赐田...
猜你喜欢
热门阅读
同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