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去世后,5岁幼子曹干,为何会喊曹丕“爹爹”?真相触动人心

首页 > 历史

曹操去世后,5岁幼子曹干,为何会喊曹丕“爹爹”?真相触动人心

来源:安西侃球 发布时间:2022-12-02 10:01

  导读:5岁的曹干,喊35岁的哥哥曹丕为“爹”,这是事实。弟弟喊哥哥为爹,乍一听确实挺奇怪,实则是老父亲曹操的一片良苦用心。

  公元220年,65岁的曹操病重,他感觉自己时日无多,便决定交代一下身后之事。要说曹操的家大业大,儿子曹丕也能独当一面,他九泉之下也没什么可操心的。但唯有小儿子曹干,他才5岁,这也是曹操临终前的唯一牵挂。于是曹操将曹丕和曹干一同召来,他指着曹干,对曹丕说道:“他三岁亡母,现在五岁又将要失去父亲,以后就交给你了,你要好生的照顾他。”

  曹干是曹操第25个儿子,也是最小的一个。他与哥哥曹丕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曹干虽然有个霸气的爹,吃穿不愁,但是他的身世却比较凄苦。他的母亲陈氏在他不到三岁的时候便去世了,于是他又被养在王夫人的膝下。现如今五岁了,父亲曹操又走了。

  无父无母的曹干,除了依靠哥哥之位,也没有别的亲人了。曹操去世后,曹丕也没有辜负父亲曹操的临终嘱托,他格外细心地照顾这个比自己小30岁的弟弟曹干。哥哥照顾弟弟,乃人之常情,倒也没什么奇怪的。但是在《魏略》中却有一段不可思议的记载:良年小,常呼文帝为阿翁。

  这里的“良”,指的是曹干(他的别名为曹良)。文帝则指的是曹丕。阿翁,则是父亲的意思。这句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曹干小的时候,经常喊文帝曹丕为爹。曹丕的年龄确实可以当曹丕的爹,但是他们是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喊爹真的合适么?

  曹操已过世,同不同意已经不重要。首先不同意的,便是曹丕。曹丕第一次听到幼小的曹干唤他为“阿翁”的时候,他十分惊讶,于是连忙纠正弟弟:“我不是你的阿翁,我是你的兄长,你要喊我哥哥。”尽管如此,曹干还是没有改过来,他经常忘形地喊哥哥曹丕为“阿翁”。

  时间久了,曹丕也不再阻止和纠正小曹干,他深知这个年幼的孩子对父母的渴望和思念。有时候想起曹干的遭遇,曹丕就十分伤怀,不禁潸然泪下。曹干喊曹丕为“阿翁”,除了想念父亲之外,还说明曹丕对他的关爱如同父爱一般,所以曹丕在5岁的曹干心中,已经成为了像自己阿翁一样的人。

  就这样,曹丕顺着曹干的叫法,当起了曹干口里的爹。有人不禁会想:5岁的孩子,再怎么糊涂,也不会错把哥哥喊成爹啊!这曹干莫不是个傻子吧?曹干不仅不傻,还相当聪明。应该说,曹操的儿子不仅都不傻,还个顶个的聪明。曹干对哥哥曹丕喊爹的做法,可以看做是小孩的不懂事,往深层意义上说,这更像是一种示弱、博取曹丕的同情,以此来讨好曹丕。

  众所周知,曹丕并非至纯至善之辈,身在兄弟众多的帝王之家,他是有野心的,否则他也不会成为魏文帝。而曹丕的夺嫡之路,也是从血淋淋的荆棘里开辟出来的。曹操一生共有25个儿子,其中有7个儿子早薨。剩下的儿子都非常优秀,尤其突出的,有长子曹昂,次子曹丕,三子曹彰,四子曹植,神童曹冲。

  长子曹昂:他聪明且性情刚胆谦和,二十岁的时候就举孝廉(古代的选官制度),深为曹操所喜爱。可惜他死得比较早,公元197年,他和父亲曹操一起平定张绣的叛乱,在战乱中牺牲。曹昂的养母听闻他战死后痛哭,她大骂曹操:“你害死了我的儿子,从此我没什么可留恋的!“

  就这样,丁夫人单方面与曹操宣布“离婚”,独自回到了她的故乡。曹操亲自追回老家安抚丁夫人,希望她跟着曹操回家,但是丁夫人默不作声,两人之间的关系也从此断绝。就这样,曹丕的母亲卞夫人成为了曹操的正室,曹丕也因此成为了曹操的嫡长子。

  据记载,曹丕在登基称帝的时候,他就在众臣面前说:“孝廉长兄,自然应当继承这个位置。如果仓舒(曹冲)还在的话,我也当不了皇帝。“可见他将自己的身份看得十分透彻。三子曹彰:是一名武将,他骁勇善战,常常领兵出征,曾大破代郡乌桓,223年封任城王。

  曹彰从小就善射箭驾车,臂力过人。曹操曾经批评他说:"你不向往读书学习圣贤之道,却好骑马击剑,这都是只能对付一个人的,哪值得珍贵!"曹彰却表示自己愿做将军,披坚甲,握利器,身先士卒,为国效劳。尽管曹彰无心朝政,但他手握着兵权,便是对曹丕最大的威胁。史书记载,公元223年,曹彰进京朝觐,其间得急病,之后暴毙于府邸中。

  此时的曹彰才35岁的壮年,不过是进京朝觐魏文帝曹丕,怎么好端端地就得了疾病暴病而亡呢?这个答案,估计也就曹丕最清楚了!曹丕虽说是曹操的第二个儿子,但是大儿子曹昂死后,曹操并没有将曹丕列为继承人的不二人选,而是打算传位给环夫人所生的曹冲。

  神童曹冲我们应该都不陌生,小学课本上就有他的传说,“曹冲称象”也因此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曹冲的智力超群,他五六岁时就有成年人的智商。不仅智商高,他还天性仁厚,因此深得曹操的宠爱。不幸的是,曹冲在13岁的时候就因病夭折了,曹操十分伤感。他曾对曹丕说:“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从曹操这句话中,就透露出,如果曹冲没死的话,那继承帝位的人就不会是曹丕了。曹冲之死,对曹操来说是不幸,却是曹丕的幸运。后来的曹丕也经常对别人说:“若使仓舒(曹冲)在,我亦无天下。”这么看来,曹丕能登基,颇有点“捡漏”的意思。故事发展到这里,曹丕的太子之位似乎还是不牢靠。因为,他还有一个风流文采远在他之上的弟弟——曹植。

  曹植也不用过多介绍,超级大才子一枚。代表作众多,尤其《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曹操是爱才之人,公元210年,曹操在铜雀台召集了一大批文士“登台为赋”,众人冥思苦想之际,唯独曹植稍加思索之后,一挥而就,第一个交卷《登台赋》。获得了曹操的高赞,他曹植寄予厚望,以为他是最能成就大事的人。

  曹操在立嗣这件事上十分不果断,到底是选择曹丕还是曹植,曹操一直举棋不定。时间长了,底下的人也渐渐形成了两个派系,各党羽尔虞我诈,互相倾轧。最终这场太子风波中,曹丕占了上风。之后便顺理成章地登基称帝。曹丕的上位,是建立在战胜自家兄弟的基础之上,他曾经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要求曹植七步成诗,能作出来,则免其死罪。”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千古绝句也因此而来。

  他敢当着百官的面,对自己的兄弟以死相逼,还有什么不忍害死曹冲和曹彰的呢?知子莫若父,如此心狠手辣不惜伤害手足兄弟的曹丕,父亲曹操肯定是最清楚的。所以曹操在临终前,才会对曹干放心不下。所以他才会临终托孤,将5岁的曹干托付给曹丕。“此儿三岁亡母,五岁失父,以累汝也。”曹丕面对父亲最后的遗愿,他十分遵从地照顾起了自己这个小弟弟。

  曹干年幼,对曹丕而言,曹干完全构不成任何威胁。所以这时候的他,也乐意延续这份亲情,毕竟人非草木,曹丕也并非完全无情。事实证明,曹丕确实待曹干不错,曹干也得以安全健康地成长。曹丕登基大约6年后就因病去世了,他的儿子曹叡即位。曹丕在临终之际,他又将此时已经十岁的弟弟曹干托付给儿子曹叡,嘱咐儿子照顾这个小叔叔。

  史书记载:“文帝临崩,有遗诏,是以明帝常加恩意。”就这样,曹丕父子像接力赛一般,将曹干继续给予照顾。即便后来曹干犯了错,犯了大错,魏明帝曹叡也没有追究他。不得不说,曹干也是十分聪明的。他5岁就知道向哥哥曹丕靠拢,看似缺心眼地喊哥哥为爸爸,也是为了在这“寄人篱下”的帝王家保全自己,一个孩子尚且如此委曲求全,倒也着实让曹丕心疼。

上一篇:西藏旅游为何... 下一篇:朱允炆逃出南...
猜你喜欢
热门阅读
同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