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定都北京后,仅一个皇帝没被葬入皇陵,还是个英明的中兴之主

首页 > 历史

明朝定都北京后,仅一个皇帝没被葬入皇陵,还是个英明的中兴之主

来源:英俊的德罗巴 发布时间:2022-12-01 10:10

  【导读】古代皇帝去世之前,一般都会给自己建造一个非常豪华的陵墓。然后在里面放着大量的陪葬品。在过去的几千年中,我国一共有过400多位皇帝,其中明朝皇帝的陵墓保存的比较完整。尤其是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明十三陵,堪称是我国规模最大,埋葬帝后数量最多的建筑群。在明朝的历史上一共有过16位皇帝,其中开国皇帝朱元璋,被葬在了南京的明孝陵。

  第二个明朝皇帝朱允炆,因为靖难之役的缘故下落不明,所以没有自己的帝王陵墓。朱棣上位之后,甚至都不愿意承认朱允炆是一个正统皇帝,不仅废除了他之前的年号,还尽可能的销毁了他在皇宫里留下的痕迹。此后,永乐皇帝朱棣,为了更好地控制全国的局面,抵抗蒙古人的袭击,所以把京城从南京迁移到了北京,对全国的政治和经济造成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明朝定都北京之后,只有一个皇帝,没有被葬入明十三陵,还是个英明的中兴之主

  此人就是历史上的明代宗朱祁钰,他出生于公元1428年9月11日,是明朝历史上第七个皇帝。朱祁钰的母亲吴氏,原本只是朱瞻基身边的一个侍女。生下朱祁钰之后母凭子贵,被册封为娴妃。后来朱瞻基当上了皇帝,朱祁钰封郕王。公元1449年,一心想要建功立业的明英宗朱祁镇不顾朝中大臣的劝阻,非要带着朝廷的军队去攻打瓦次,像太祖皇帝朱元璋那样建立功勋让自己名垂青史,可惜民营中筑起镇久居深宫,根本就不是打仗的材料。

  他带着军队浩浩荡荡的出发之后,还没有碰到敌人,就因为宦官王振从中作梗,产生了相对严重的混乱。遇到敌人之后,被对方轻易打败。连明英宗本人都成了敌人的俘虏。消息传到京城之后,在朝廷上造成了一阵轩然大波。在京城里生活的百姓,全都提心吊胆非常害怕。有些比较富裕的人,直接开始转移财产,甚至连朝廷的一些大臣,也暗中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了南京,希望保留自家的血脉。

  太后等人知道国不可一日无君,赶紧召集大臣商议怎么解决问题。当时朱祁镇的皇太子朱见深才只有两岁,即使继承大统也没有办法去稳定混乱的局势,反而还有可能因为主少国颐,造成更大的混乱。于是有人提议,让已经成年的朱启玉继承大统。就这样,朱祁钰临危受命当上了皇帝,将自己的哥哥明英宗遥尊为太上皇,随后开始整顿朝纲,诛杀了之前依附于王振的官员,让混乱的局势逐渐稳定了下来。

  不仅如此,朱祁钰还特别下令,让镇守在边关的将领,尽忠职守,不能听信敌人的谎言。我是那边俘虏了明英宗之后,本想着利用他的名义骗取明朝的将领打开城门,然后掠夺城池和财物,结果因为周期律这道命令彻底失去了机会。我这人因此恼羞成怒,直接带兵攻打北京。早有防备的朱启玉任命于谦等大臣组织队伍,成功的打退了敌军队保护了北京的安全,这让朱祁钰的威信一下子提高了很多。

  瓦剌那边不愿意跟明朝死磕,赶紧把明英宗送了回来。两兄弟见面之后,手拉着手一副兄弟情深的样子。可实际上,朱祁钰根本就不愿意让明英宗回来,不久之后直接把他软禁在了南宫,而且还让人严密监视,避免有人跟明英宗暗中联系。公元1457年,朱祁钰突然重病,不久之后大臣们直接闯入南宫,把软禁多年的明英宗请回来让他重新继承皇位。明英宗憋屈了那么长时间,重新执掌大权之后,直接废掉了朱祁钰的名号,同样也将他软禁了起来,还下诏书说他是个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的人。过了一段儿时间,朱祁钰去世,被人以亲王的礼仪藏进了北京西山。

  延伸阅读:实力强大的朱允炆为何会输给势单力薄的朱棣

  公元1398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病逝,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成为了大明朝第二任皇帝,年号建文,史称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后,开始推行仁政,改变了很多朱元璋时期的政策,这本身也没太大问题,但他在位仅仅四年,就被燕王朱棣起兵赶下了皇位,然后下落不明成为了一桩历史悬案。其实藩王作乱在历史上很常见,但真正成功的不多,前车之鉴就是汉景帝时期发生的七王之乱,同样是皇帝要削藩,同样是藩王作乱,我们不禁要想为何汉朝藩王作乱失败了,而明朝只有燕王一个藩王起兵却成功了呢。

  首先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建文帝削藩政策的问题,汉景帝当时削藩采用的是怀柔的政策,一步一步走,并没有太操之过急。反观建文帝,刚即位不久就着手削藩,而且手段狠辣,这些藩王大多数都是他的叔叔,但他丝毫不留情,流放的流放,被贬的被贬,甚至还有被逼着自杀的。正是他的这些手段,让其他藩王对朝廷离心离德,以至于后面燕王起兵其他藩王都坐视不管。而且真要削藩,也是先考虑削实力最强的藩王,当时对朝廷威胁最大的就是宁王朱权、燕王朱棣、晋王朱棡,晋王在朱元璋时期就死了,剩下的基本就是燕王朱棣了,而且朱棣在当藩王的时候长期对外作战,在军中影响力很大,所以应该先向朱棣下手。

  但建文帝对待朱棣却犹豫不决,没有和对其他藩王那样处置果断,不仅让他自己安然回到了封地,还把他的儿子都放回了封地,让他彻底没了后顾之忧。建文帝削藩没从最强的开始,从最弱的开始,而且把朱棣周边的藩王基本上都削了,本身朱元璋对藩王的布局就是相互制衡,朱允炆没能看出朱元璋的高瞻远瞩,反倒彻底打乱了布局,让燕王朱棣没有掣肘,可以放心大胆的起事。

  第二个原因就是朱棣起兵师出有名,燕王朱棣在北平起事,和汉朝七王之乱一样,用的都是清君侧的名义。但两个皇帝面对这种局面采用的方式却大不相同,汉景帝果断处置了晁错,坐实藩王叛乱,让他们不再是正义之师。反观建文帝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从始至终都没有杀掉方孝孺这些人,让朱棣一直顶着正义之师的名号,也让其他藩王可以一直坐山观虎斗。

  最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建文帝用人失当,他一即位就重用方孝孺、齐泰、黄子澄这些人,他们都是一些空谈理想主义者,没有任何政治经验,只会纸上谈兵。在靖难之役开始之后,不管怎么说朱棣也只有一地藩王的实力,对抗强大的朝廷还是处于下风,但当时朝廷真正可以领兵的大将不多。建文帝开始是重用老将耿炳文,但是在他并没有出现太大失误的情况下,建文帝把主帅改成了又一个纸上谈兵的李景隆。要知道当时的情况,按照耿炳文的策略,双方打消耗战对于朝廷来说是大大有利的,但建文帝却想要速战速决,派出毫无作战经验空有家世背景的李景隆。果然面对身经百战的朱棣,李景隆被打的毫无招架之力,五十万大军被消耗殆尽。

  燕王朱棣除了自己很会打战以外,身边又还有姚广孝这样的谋士,为他出谋划策,真是他让朱棣速战速决,直取京师。而在朱棣连战连捷,兵峰直逼皇城,建文帝居然还让李景隆守城,结果李景隆直接打开城门,放燕王进城兵不血刃夺得皇位,建文帝自己也落得个下落不明。可以看出,建文帝的失败完全是咎由自取,本来朱元璋传位给他,就提前为他布局,甚至想到了很多不利的因素。但可悲的是建文帝实在没有什么政治经验,过于年轻不够沉稳,用人不当,种种失误导致把皇位拱手让人,真替朱允炆悲哀,更为朱元璋不值。

上一篇:清军入关扬州... 下一篇:如果没有三家...
猜你喜欢
热门阅读
同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