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为何不做生意不抢殖民地?一百年后发现郑和真高明

首页 > 历史

郑和下西洋为何不做生意不抢殖民地?一百年后发现郑和真高明

来源:幸福快乐的生活 发布时间:2022-08-18 10:30

  【导读】明成祖朱棣登基后,重用太监郑和多次下西洋,而郑和带着庞大的舰队去往各国,当时其他各国还处于蒙昧的阶段,相对来说,明朝的舰队是非常强大的。那么强大的明朝舰队为何不做生意,也不占领殖民地呢?在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花费大笔金钱,耗费了人力物力却不做生意不抢殖民地,明朝图什么呢?

  先看一下几次郑和下西洋的过程,第一次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途径苏门答腊一带,在这里庞大的明朝舰队,被一伙海盗给盯上了。这伙海盗为首的名叫陈祖义,在这里劫掠来往的商船,郑和大怒,决定为民除害,除掉这群祸害,在《明史》记载中: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

  郑和斩杀了五千名海盗,陈祖义也被俘虏,后被斩首示众。如果郑和占据这里,设置海外省或者殖民地,就能攫取巨大的利益,但是明朝舰队没有这样做。郑和第三次下西洋,在途经满喇加一带时,满喇加的国王前来求救,原来暹罗国派遣重兵,准备进犯满喇加,满喇加国王向郑和求救。而郑和一出手暹罗国就宣布投降了,后来暹罗国还派遣使者前来明朝朝贡。

  在还是第三次下西洋途中,途经斯里兰卡,斯里兰卡国王想要袭击郑和舰队,被明朝舰队一阵招呼,斯里兰卡军也被打的溃不成军,选择了投降。郑和代表明朝皇帝,对斯里兰卡投降表示认可,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郑和第四次下西洋,又一次途经苏门答腊,而这一次苏门答腊国内出现了政变,弑君者杀害国王,自己登基为帝。郑和一看,呦吼,谋权篡位,我能饶的了你。郑和命令舰队,又是一顿胖揍,杀死弑君者,扶持了新王登基。如果郑和这次想要把苏门答腊,变成殖民地,完全就是一句话的事情,但是明朝舰队还是没有这样做。就这样一直到第七次下西洋,郑和一没有做生意,二没有占领殖民地,那明朝下西洋是为了什么呢?

  第一方面的原因是寻找失踪的建文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登基后,建文帝朱允炆逃出宫外再也找不到踪影,而朱棣是篡位,因此担心建文帝会再次复位,于是派遣郑和寻找建文帝朱允炆。在《明史》记载中: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郑和下西洋耗费人力物力,不计成本,就是为了寻找建文帝,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因此郑和才对做生意,和抢殖民地一点不感兴趣,只是为了寻找建文帝,完成朱棣交给的任务。而第二个原因影响更加深远,郑和从江苏太仓出发,途经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红海和东非地区。在这些国家,郑和宣扬了明王朝的强大,以及文化、经济等方方面面的情形,让这些国家了解到明朝的强大。

  一百年后,许多距离明朝千里之遥的国家,比如阿拉伯国家,还有东南亚国家纷纷来到明朝朝贡,都成为了明朝的藩属国。郑和不掠夺,采取和平的方式,同其他小国交往,让其他小国自愿臣服。他们走过千里路途,来到明朝,同明朝建立了深厚的外交关系。不费吹灰之力,这些小国都臣服于明王朝,成为了明王朝的海外藩属国,明朝还不用派兵驻扎,不用给钱给物,这些国家都成为了明朝的海外领地,可见郑和的高明。

  延伸阅读:郑和,为何也被伊朗人看作是“波斯民族的英雄”?

  这要从郑和的祖上说起,据史书记载,郑和的祖上曾当过元朝的官员,叫做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儿。这位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儿,在云南省地方史里非同小可,他曾担任过云南行省平章政事。云南,是在元朝时期首次建省,因此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儿是历史上云南省的第一位行政长官。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儿,属于当时的色目人,家乡在中亚的布哈拉(乌兹别克斯坦),出自布哈拉的一个没落王族,有人考证源于萨曼王朝的后人。

  萨曼王朝,建立于公元874~999年,创建者是纳斯尔·伊本·艾哈迈德。此人乃是萨珊波斯帝国君主巴赫拉姆六世的后裔。巴赫拉姆六世曾是萨珊波斯的一位英主,多次击败拜占庭帝国等强敌。因此,萨曼王朝的王族也属于波斯王室的后人。在萨珊波斯帝国灭亡后,这些波斯人都成为大食帝国的臣民,其中不少人当上了大食在各地的长官。萨曼王朝创立者纳斯尔就是这样的人。正因为如此,赛典赤以及后人郑和也被认为是萨珊波斯人的后代。另外,分子人类学的研究结果也给出了一定的证据。有研究者对郑和家族的后裔——云南部分马姓家族进行了父系Y染色体分析,发现他们属于单倍群“L1a-M76”。这一类型集中分布在南亚西部,可以比较充分地证实“郑和是赛典赤的后裔、赛典赤属于波斯人”的说法。

  赛典赤在云南建省后,安抚地方,兴修水利,鼓励农桑,清理户籍,很快令动荡不安的云南安定下来。与此同时,赛典赤还创建了云南历史上第一座孔庙,并且大兴儒学,招收大批当地的学生,据称当地民族“虽爨焚亦遣子入学”。赛典赤的子孙,也因此在云南扎根落户,并改为马姓或纳姓。郑和原本姓马,在明太祖征讨云南的战斗中被俘,后被送到当时的燕王朱棣身边,成为太监。在靖难战争中,郑和因战功赐姓为“郑”,从此就有了“三宝太监郑和”的称呼。郑和虽然是太监,但也曾过继了侄子辈作为后代,并且血脉延续至今。

  值得注意的是,在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的历史里,伊朗学者特别强调了一个被中国史学家忽视的地方——那就是郑和去世的地点。1433年,郑和在第七次下西洋快结束时,在返航途中于忽鲁谟斯至印度古里的途中去世。而忽鲁谟斯,正是今天的伊朗的霍尔木兹岛。郑和的去世,正是在从故乡离别时发生的。

  另外,我们还能注意到。忽鲁谟斯,虽然是郑和下西洋途径港口较远的一个,但在郑和航海的文献中出现频率很高。郑和七次下西洋中至少有三次(第四、第五、第七次)访问了忽鲁谟斯,而且还将其作为基地,从那里派遣分舰队赴红海和东非。由此可见,波斯这个地方对郑和的意义非同一般。事实上,融入中华民族的波斯人后裔不仅是郑和家族。早在隋唐时期,就已经有大批波斯商人来到东方。在萨珊帝国灭亡后,以王子卑路斯为首的大批波斯遗民纷纷落户中国,逐步被华夏文明同化。例如,晚唐五代的著名花间派词人李珣,就是这些人的后裔。

上一篇:唐朝300年为... 下一篇:刘邦刚擒韩信...
猜你喜欢
热门阅读
同类推荐